媒體聚焦 | 新華財經發布《海控集團:為西海岸新區產業經濟發展“壓艙頂梁”》
新華財經濟南10月27日電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海控集團”)以資本投資運營為定位,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堅持市場化導向,充分發揮國有體制和市場機制雙重優勢,持續推進產融結合,產業投資占比超過90%。依靠資本敏銳嗅覺,海控集團積極尋找產業發展先機,深耕光電半導體、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符合青島市和西海岸新區發展規劃的重點產業,以投促引為地方產業發展增鏈、補鏈、強鏈,以實打實的高質量項目推動西海岸新區發展提質,助力西海岸新區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區,同時為青島建設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和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注入不竭動力。
市場化發展塑造出“不一樣的國企”
20天完成對一家上市公司的并購,如此速度,在資本市場并不多見。去年12月,海控集團下屬金融控股公司耗資56億元完成對誠志股份的并購。
從溝通談判到簽約,再到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海控集團只用了20天,這樣的效率,讓參與誠志股份并購的券商刮目相看,評價其為“不一樣的國企”。
“相較一般國企,海控集團在規范基礎上運行決策效率較高,資本實力相對雄厚,使集團從眾多競購誠志股份的機構中脫穎而出。加之企業良好的發展活力、高度重視誠信的企業文化、高度信息化的運轉方式等贏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海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彩元說。據了解,前期已有機構完成盡職調查工作以及西海岸新區對該并購項目的重視和支持也為完成并購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近年來,海控集團堅持市場化導向,積極處理好國有體制和市場機制兩方面關系,發揮國有體制資本優勢和市場機制靈活高效優勢做大做強,為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國企力量。
李彩元介紹,通過上市公司來布局產業,這是海控集團市場化打法的具體路徑。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海控集團瞄準上市公司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支撐,圍繞自身產業布局以及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重點關注的戰略性新興行業領域,通過并購優質上市公司、投資擬上市公司優化資產質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同時招引優質產業項目,實現資本、資產、資源的良性發展循環。
誠志股份在2022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會上表示,公司新控股股東追求更加市場化和完善的考核機制,未來產業布局中會把青島基地作為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海控集團能夠幫助公司協調資源以及整合資源。
海控集團還逐步明確對系統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一臂之距”管理模式,堅持“管資本、管方向、管大局”,確保國企體制不影響企業原有市場靈活機制。2021年,海控集團控股的首家上市公司萬馬股份經營成效良好,不僅在西海岸新區落地高端裝備制造和高分子新型綠色環保材料兩個增量項目,還分別實現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36.96%、21.59%的增長。
在國內知名金融服務平臺“企業預警通”動態綜合排名中,海控集團在山東470余家企業中排名穩居前十,是前十名中唯一區級國企。
多條百億、千億級產業鏈蓄勢崛起
今年3月份,誠志股份在西海岸新區注冊成立資本金為10億元的青島誠志華青新材料有限公司,計劃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鏈,此時距海控集團完成對誠志股份的并購僅僅3個月。
“并購完成后,海控集團對上市公司戰略布局有了主導權,能夠有力招引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增量項目落戶西海岸新區。”李彩元說。
據了解,誠志股份在西海岸新區成立新材料項目公司,計劃建設兩條國內領先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生產線,總投資約53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60億元,每年可貢獻稅收6億元。該項目建成后,將增加稀缺高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新材料的供應,進一步打破國際壟斷。圍繞該產業,海控集團正積極招引歐德油儲、塞拉尼斯等世界500強企業,預計未來10年將形成千億級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鏈。
以資本做“媒”,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招引優質項目落地西海岸新區,是海控集團的“拿手好戲”。坐擁海爾、海信、澳柯瑪等“金花”企業的青島,“缺芯少屏”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大掣肘。前幾年,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芯片項目成功落戶西海岸新區,成為全省第一家芯片制造項目,填補了山東“缺芯”的空白,補全了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關鍵一環。海控集團通過市場化方式向芯恩項目投資11億元,極力支持推進芯恩項目的后續建設,成為芯恩的長期戰略投資人。
同時,青島市和西海岸新區兩級政府全力以赴引進頭部企業京東方。去年8月,海控集團出資8.2億參與京東方定增,當月與京東方簽署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投資協議,出資15億元與京東方合資成立青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1月投產后,年產各尺寸顯示模組1.51億片,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顯示模組單體工廠。
該項目的落地,產生了很強的示范效應和集聚效應,一批光電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青島落戶。目前,總投資35億元的光電半導體中南高科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背光源企業萬達光電智造生產基地等上游供應鏈項目已落地開工建設,近30家上下游生產背光源、偏光片等部件的核心配套企業也在逐步落地。
為支持西海岸新區以京東方為核心的光電產業鏈進一步“補鏈”“強鏈”,加速西海岸新區及青島市光電與半導體產業發展,海控集團繼投資初芯海屏產業基金、華為哈勃遠致基金后,擬出資8.8億元與北京芯海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青島京東方光電產業鏈基金,專項投資于落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的項目,形成吸引京東方配套企業向青島聚集的“強磁場”。未來,西海岸新區將形成千億級光電產業生態圈。
自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項目起,海控集團逐漸形成以國企為主體、以市場化為導向的“以投帶引、引育一體”招商模式,其有效性在誠志股份新材料等項目中得到了檢驗。
除化工新材料和光電顯示兩條千億級產業鏈外,在海控集團主導下,還有海工裝備、生物醫藥、文旅康養等多條百億級產業鏈正在打造和培育。
做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頂梁柱”
海控集團的視野不只在外,在本土優勢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上同樣有所作為。受經濟形勢以及連續性研發投入影響,全國海洋生物行業兩大民營龍頭企業——明月海藻集團和聚大洋集團的融資能力、產業整合能力出現短板。為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海控集團對明月海藻集團進行3億元戰略增資擴股,幫助解決了其股權分散的歷史遺留問題;對聚大洋集團的海藻空心膠囊項目進行股權投資,并共同成立項目公司,目前已在原有2條以海藻為原料的空心膠囊生產線基礎上新增6條生產線,與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制藥企業50強、中國中藥10強企業、國內上市公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聯合新區民企瑞源集團發起組建總規模5億元的海洋產業基金。
“與民營資本相比,國有資本可以超越單純的商業盈利目標,在發展實體經濟和引領產業發展中擔當起重任。”海控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徐志賓說。作為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鏈牽頭單位,海控集團入股龍頭民企,發揮了國企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頂梁柱作用,打造了國企與民企共進共贏的樣板。
今年上半年,明月海藻集團實現收入7.3億元,同比增長25.9%,凈利潤實現5854萬元,同比增長45.5%;海藻空心膠囊項目公司實現收入1011萬元,凈利潤50.7萬元。
海控集團全力推進的五條產業鏈,與西海岸新區優選梳理出的九大重點產業鏈發展要求相吻合,同時還投資了青島市24條產業鏈、47家鏈主企業中的10家企業,在構建高質量、鏈群化、開放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充分踐行了國企的責任和擔當。
依托誠志股份新材料項目、萬馬股份海工裝備項目、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項目、明月海藻集團和聚大洋集團海藻項目等“明星”項目,海控集團開發打造了相對應的誠志新材料產業園、海工裝備產業園、京東方產業園、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等一批園區,作為承載產業鏈鏈上企業落地的“搖籃”。
按照“抓強增量、優化存量、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發展思路,海控集團構建起“金融服務+產業投資+園區開發”商業模式,形成以金融服務為支撐、以產業投資為先導、以園區開發為載體的生態體系。立足產融結合,海控集團既放大了自身資源、資產價值,又拓寬了資本運作的基礎和空間。
數據顯示,2021年,海控集團營業收入324.98億元,同比增長100.7%,其中制造業營收占比約65%,利稅6.5億元,資產負債率64.95%,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截至今年6月,海控集團總資產約1500億元,較創立之初增長超3倍。(胡雷劍)
編輯:趙鼎